时间: 2024-08-02 07:47:55 | 作者: 醇醚类溶剂
采盐包括以海水或地下卤水为原料,通过晒制、钻井汲取、注水溶解地下岩盐等方式,获取主要成分为氯化钠的盐产品,并进行真空蒸发干燥、开采、粉碎和筛选等一系列活动。
采盐的分类方式多样,一种常见的分类方法是根据原料来源,将盐分为海盐、井盐和矿盐。具体来说,海盐主要是通过海水或沿海浅层地下卤水晒制得到,井盐则从地下卤水或溶解的岩盐中提取并经过真空蒸发干燥制成,矿盐则是从盐湖或地下盐矿中采掘得到。另一种分类方式依据化学成分,将盐区分为正盐和酸式盐。正盐主要由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构成,例如NaCl、Na2S KNO3等,而酸式盐则包含金属离子、氢离子、酸根离子和非金属离子,常见的酸式盐的酸根包括HCO3 - 、HSO4等。
采盐行业拥有悠久的历史,其发展脉络可追溯到古代。在那个时代,盐作为一种关键商品和税收来源,被纳入了国家专卖制度。进入近现代时期(1945-2015年),我国的盐场规模逐步扩大,政策上依旧实施食盐专卖制度。而到了现代时期(2016年至今),我国在坚持食盐专营制度的基础上,废除了食盐计划管理和政府定价机制,积极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使制盐行业发展迅速。
采盐上游原材料主要是海水、地下卤水和岩盐。其中,海盐是通过以海水为原料晒制而成的;井盐是通过钻井提取地下卤水或注水溶解地下岩盐为原材料,再经过真空蒸发干燥工艺制成的。而矿盐则是直接从盐湖或地下盐矿中采掘得到。采盐产品下游大范围的应用于食品加工、化工、制药、冶金等行业,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资。
近年来,我国的原盐供需总体上保持平衡。在2016至2022年期间,由于下游两碱企业的持续稳健发展,我国原盐的需求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,原盐消耗也实现了稳步增长。至2022年,中国原盐消耗量已达11144万吨。虽然原盐下游需求总体保持稳定,但为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,下游两碱企业都表示优质原盐需求增加,这也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影响了市场的供需状况。同时,我国已成为全世界原盐产能和产量最大的国家,盐产品供需基本稳定。从产品类型来看,井矿盐慢慢的变成了我国最主要的盐种,工业领域是原盐最主要的应用市场。
中国的制盐业已形成了成熟的竞争格局。依据企业的盐产品产能,这个行业可以划分为三个竞争梯队:产能大于1000万吨的企业有中盐集团;产能在100-1000万吨之间的企业有雪天盐业、江盐集团、苏盐井神等;而其余企业的产能在100万吨以下。
盐业内部主要上市公司有江盐集团(601065)、苏盐井神(603299)、雪天盐业(600929)等)和云南能投(002053)等。从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来看,尽管我国的食盐产能大于消费需求量,但由于食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,且其中的钠元素对人体生长发育至关重要,因此市场需求量保持相对来说比较稳定。然而,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,我国食盐生产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依然存在。 2022年,食盐产能达到11094万吨,但实际产量只有9775万吨左右。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仍需进一步努力。
根据2021年的数据,鲁银投资在食盐商品市场的占比为11.74%,苏盐井神占比为9.4%,云南能投占比为2.69%。这一些数据显示,尽管市场的集中度不高,但头部企业在食盐产品领域的市场份额仍相对较大。
我国的食盐产量一直保持稳中有增的态势。2022年食盐产量大约为1230.1万吨,与2018年相比,2022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0.93%。预计到2023年,中国的食盐产量将达到1241.5万吨。另一方面,我国的原盐产量和消费量也十分可观。据统计,2022年中国的原盐产量和消费量分别达到了9775万吨和11144万吨。
在销售方面,我国采盐业也保持了稳定的增长趋势。2021年我国采盐业的工业总产值为425.02亿元,工业销售产值为383.60亿元,产销率为90.26%。这些数据充分展示了我国采盐行业的强大产能以及稳定的产销情况。
我国的食盐产品在国际贸易中主要以出口为导向,进口量相对较少。从2017年至2022年,我国食用盐的出口量整体呈增长趋势。具体至2022年1-8月,我国食用盐的出口量为37.26万吨,尽管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,降幅为21.18%,但从总体趋势来看,食用盐的出口量仍呈现出上升趋势。而在同一时期,我国食用盐的进口量相对较少,仅6.75万吨,同比下降了32.31%。
尤其值得注意的是,2022年,我国食用盐的进口量为10.15万吨,相较于2016年下降了62.9%,而出口量则达到了64.07万吨,较2016年增长了71.9%。这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出,未来我国食盐的进口和出口之间的差距可能会进一步扩大。总的来看,我国的食盐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,未来在保持稳定产量的同时,也可能通过调整进出口策略来逐步提升行业的盈利能力。
我国采盐行业政策旨在保障国家食盐安全,促进行业健康发展。政府通过制定严格的食盐生产许可制度、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和价格管控机制,确保食盐的质量和供应稳定。同时,鼓励公司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,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。此外,政府还积极推动盐业改革,带领企业优化产能布局,降低过剩产能,实现绿色发展。在国际合作方面,我国热情参加国际盐业交流与合作,推动全球盐业可持续发展。
近年来,我国采盐行业的产能持续增加,但市场需求量开始上涨缓慢,导致产能过剩的问题日渐严重。产能过剩不仅导致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,还可能引发价格战,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。采盐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、废气和固态废料,对环境能够造成一定的污染。尤其是一些小型采盐企业,由于技术和资金限制,环保设施不完善,污染问题更加突出。
尽管我国采盐行业在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,但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。部分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投入不足,导致产品质量和附加值较低,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。部分地区的食盐质量监督管理力度不够,存在一些假冒伪劣食盐流入市场的现象。此外,部分地区的盐业管理体制不健全,监管职责不清晰,轻易造成监管漏洞。我国采盐行业以传统的井盐和海盐为主,产业体系较为单一。部分企业过于依赖传统资源,缺乏多元化发展的战略布局,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。
采盐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,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。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,对食盐的需求将持续增长。同时,政府对食盐安全和质量的监督管理力度慢慢地增加,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,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。此外,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,采盐行业有望实现绿色、高效、可持续发展,为人类提供更安全、健康的食盐产品。因此,采盐行业在未来将会迎来更加繁荣的发展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