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 2024-12-28 00:52:41 | 作者: 氟表面活性剂
美国总统大选已经到了最后阶段,此时的候选人不仅在国内大力拉票,更对国际局势是十分敏感,生怕一点变化就影响了大选的结果。
此时中国大陆宣布将实施《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》,这一举措直接就打到了美国要害。
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闻讯后,立即将矛头对准了中国,并向中国喊话表达忧虑。
这一出口管制政策究竟涉及哪些关键领域?为何能让美国如此紧张?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战略考量?
2024年9月30日,中方公布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》,自2024年12月1日起施行。
两用物项看似平常,却在现代工业和军事领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,条例的出台并非突发奇想,而是中国政府深思熟虑的结果。
近年来中国在全球资源治理中,从被动接受者到积极参与者,再到规则制定者,正在慢慢地提高个人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。
条例的详细的细节内容涵盖了多个角度,取消了现行两用物项领域的出口经营者登记制度,简化了企业的申请流程。
条例增强了出口管制政策的透明度和规范性,明确了制定政策的考量因素和程序规定。
此外条例还细化了通用许可制度,并对其适用条件和程序作出了明确规定,不过条也例强调,只要符合相关规定,两用物项仍旧能正常出口。
这些措施的出台,既体现了中国保护战略资源、维护国家安全的决心,也显示出中国在国际贸易中负责任大国的形象。
一些国家慢慢的开始行动,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锑消费国,迅速召开紧急会议,决定加大国内锑矿的勘探力度,并积极寻求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。
澳大利亚则看到了机遇,宣布要大力扶持本国锑矿产业的发展,但这也让有人质疑中国是否在利用资源优势进行“经济胁迫”,破坏国际贸易秩序。
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明确说,中国的出口管制措施是正当合法的,符合国际惯例,中国愿意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与各国开展合作。
毕竟这项政策不仅关乎中国自身利益,更是对全球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种推动。
但在中国宣布实施《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》后不久,沙利文便迫不及待地向中国喊话,表达了深切的忧虑。
沙利文指出,中国的科研预算正以每年10%的幅度递增,这导致中美在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出现了显著差距。
这番话背后是美国对中国科学技术实力迅速增加的焦虑,而这种焦虑,又与中国此次的出口管制政策紧密相连。
美国对中国的依赖程度远超想象,以锑元素为例,美国90%以上的锑都依赖进口,而其中大部分来自中国。
锑虽然看似普通,却是现代军工业的命脉,从普通弹药到精密导弹,从防弹衣到军用车辆,处处都有锑的身影。
锑能够增加金属的硬度和机械强度,同时又能降低熔点,这些特性使得锑在合金制造中成为不可或缺的添加剂。
在军工领域,锑的作用更是无法替代,它是制造弹药、防弹衣、军用车辆等装备的关键原料。
以防弹衣为例,添加锑的防弹材料不仅仅可以提高防护能力,还能大幅减轻重量,极大地提升了士兵的机动性。
锑的重要性与其稀缺性形成了鲜明对比,全球锑资源分布极不均衡,中国占据了世界锑储量的60%以上,年产量更是占到全球的80%左右。
多年来,这里源源不断地向世界输送着高品质的锑产品,支撑着全球工业和军工领域的发展。
中国在锑资源上的优势,不仅体现在储量上,更体现在整个产业链上,从采矿、冶炼到深加工,中国已形成了完整的锑产业体系。
这种全产业链优势,使得其他几个国家即便找到了新的锑矿,也难以在短期内建立起有效的供应体系。
它不仅关乎经济利益,更是一种战略层面的考量,经过控制锑等关键资源的出口,中国可以在国际博弈中占据更加主动的地位。
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,谁能够掌控关键资源,谁就能在国际博弈中占据主动,而中国正在通过个人的方式,重塑这个格局。
中国此次的出口管制,无异于直接掐住了美国军工业的咽喉,美国国防部的一份报告坦言,锑是美国武器制造不可或缺的原料。
如果无法及时找到替代供应源,美国的武器生产线可能面临停摆,订单也将无法按时完成。
更严重的是,这可能会影响美国的国防安全和全球军事布局,面对这一困境,美国政府正在积极寻找其他锑生产国合作。
俄罗斯、玻利维亚等国家都成为了美国潜在的合作对象,但即便将这些国家的锑产量全部加起来,也难以填补中国供应中断留下的巨大缺口。
更令美国头疼的是,即便找到了新的供应源,短期内也难以建立起完整的供应链。
从开采、冶炼到加工,每个环节都需要一些时间和技术积累,而这恰恰是美国目前最缺乏的。
在这种形势下,美国政府甚至开始考虑动用国家战略储备,但这都只是权宜之计,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
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称中美是结构性竞争对手,这种竞争将持续数年,言下之意,美国已经意识到,这场博弈不会轻易结束。
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,沙利文的焦虑也就不难理解了,不过美国的困境远不止于此。
传统的资源供需关系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,长期以来发达国家凭借其技术和资本优势,在全球资源配置中占据主导地位。
但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,特别是中国在关键资源领域的优势日益凸显,这种格局正在被打破。
以稀土为例,中国不仅拥有全球最大的稀土储量,在开采、冶炼和深加工技术上也遥遥领先。
这使得中国在稀土市场上拥有定价权和话语权,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锑、钨等其他关键矿产资源领域。
资源安全也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,各国纷纷制定有关政策,加强对关键资源的控制。
美国提出的“关键矿产清单”,欧盟的“原材料倡议”,日本的“资源外交”,无不体现了这一趋势。
通过对关键资源的管控,中国不仅保护了自身利益,也在全球资源格局中赢得了更大的话语权。
资源科技正成为新的竞争焦点,谁能在资源的高效利用、替代材料研发等领域取得突破,谁就能在未来的资源竞争中占据优势。
澳大利亚就宣布要全力发展本国的锑矿产业,另一些国家则通过国际合作来分散风险。
但这种调整并非易事,即便其他几个国家加大开发力度,短期内也难以撼动中国的主导地位。
这种情况在许多关键资源领域都存在,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等国对中国的出口管制政策如此敏感。
在这场围绕两用物项展开的国际博弈中,中国通过对关键资源的管控,不仅维护了自身利益,也在重塑全球资源治理的规则。
本来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合作都是非常正常的,也没有涉及到什么敏感问题。
但偏偏美国为了污蔑中国,不断指责中国出口的一些产品涉及战争,那对于军民两用的物项,我们当然要“谨慎出口”了。
结果我们宣布了管制条例,美国方面又指责中国“卡他们脖子”,可这又能怪谁呢,他们本想抹黑中国,结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,不过是自作自受罢了。
如果你喜欢我的写的文章,麻烦请点个“关注”,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一同探讨,愿世界和平。
参考消息在2024年10月20日《外媒关注中国规范两用物项出口管制》的报道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