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 2024-12-29 06:06:49 | 作者: 多元酸
龋齿,就是我们俗称的蛀牙,也是儿童最常见的一种口腔疾病,主要和牙齿结构、口腔卫生情况有关。
很多家长认为“乳牙总是要换的,恒牙长出来就好了”,从而对乳牙的健康不重视,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。
如果乳牙龋坏不能够及时治疗的话,会导致牙体损缺、疼痛、影响咀嚼等危害,还会波及到恒牙的正常生长。
一般来说,儿童从4-6个月左右开始出牙,到3周岁一共会长出20颗乳牙,6周岁左右第一颗恒牙萌出,12-13周岁完成乳牙与恒牙的替换。
虽然第一颗乳牙萌出与第一个恒牙萌出相隔六年左右的时间,但乳牙牙胚形成发育和恒牙牙胚的形成发育几乎是同时发生的。
恒牙牙胚位于乳牙牙胚的舌侧或根方,到乳牙萌出后,恒牙牙胚在乳牙根下方继续发育。
在恒牙萌出期,乳牙牙根被吸收,牙根变短,乳牙松动脱落,继之恒牙萌出,由此可见,乳牙与恒牙关系密切。
乳牙发生龋坏时,早期无症状,不易发现,很可能会错过最佳治疗时间,随后导致严重的龋病。
龋病可使牙齿形成龋洞,逐步发展可导致牙髓炎、根尖周炎,甚至引起颌骨骨髓炎。
龋病会影响幼儿咀嚼功能,影响幼儿消化及营养吸收,乳牙的根尖周炎症还可能会影响到其根尖部的恒牙牙胚,影响恒牙牙胚的正常生长发育。
还会造成恒牙形态畸形,或与其他组织粘连影响萌出,或偏离正常萌出方向异位萌出,进一步加重的炎症波及颌骨形成颌骨骨髓炎,会使发育中的颌骨发育受阻,导致出现小颌畸形(小下巴)等。
龋病严重,可致乳牙破坏过早脱落,恒牙萌出时易发生移位(错位),导致恒牙牙列排列紊乱,不仅影响美观,还会导致恒牙更易罹患龋病。
首先,细菌是龋病发生的主要条件,牙菌斑是细菌在牙面上产生龋病的重要环境,口腔卫生好坏也是龋病发生的条件,良好的口腔卫生使牙菌斑形成受到控制,从而控制龋病的发生。
第二个主要的因素是食物,跟着社会经济水平的逐步的提升,人们日常的饮食结构逐渐精细化,精制食物中蔗糖的含量较粗糙食物多,糖进入菌斑,菌斑内的致龋菌使糖发酵,形成各种的酸,这些酸在牙面停滞时间较长,将牙齿硬组织溶解破坏,在牙齿发育期间及临睡前吃糖、高频率长时间进食更易患龋。
第三个因素就是宿主,也就是我们每个个体的口腔环境对龋病的易感程度,涉及到很多方面,如唾液的流速、流量、成分、牙齿的形态与结构,机体的全身状况。牙齿排列拥挤、重叠处更容易发生龋坏,唾液对牙齿有一定的冲刷的作用,唾液的某些酶对龋病和牙周病能起到抑制作用。
第四个因素是时间,龋病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,碳水化合物滞留于牙面上所需的时间、菌斑从形成到具备致龋力所需的时间,均是影响龋病发病的重要因素。
所以,仅靠刷牙并不能完全阻止龋齿的发生,良好的牙齿排列、合理的饮食结构与饮食上的习惯、牙齿自身的形态与结构等都是提高儿童的抗龋力的有利措施。
1、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,饭后漱口,早晚刷牙,配合牙线的使用,保持口腔清洁,6岁以下的低龄儿童需要父母帮助刷牙。
3、建立良好的饮食与生活小习惯,多吃膳食纤维丰富的“粗”粮,少制食品如蛋糕、面包等;不长时间含饭,多做咀嚼;控制每日进食频率,不随意进食各类零食;睡前刷牙后不再进食。
4、定期口腔检查。每3-6个月一次专业医疗机构的口腔健康检查,配合氟保护剂的使用、窝沟封闭等行之有效的预防的方法;对龋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,避免发生更严重的口腔问题。
涂氟是对牙齿表面涂氟化亚锡溶液或凝胶,增强釉质的抗龋能力,就如同给牙齿穿上一层保护衣,进而达到防龋的目的。
氟化物能够最终靠增强牙齿的抗龋能力和促进再矿化,能有效预防牙齿光滑面及邻面龋病的发生。
儿童牙齿萌出不久,矿化程度低,釉质溶解度高,渗透性强,尤其适合使用氟防龋的方法。
专业用氟后氟化物在牙齿表面会存留一段时间,为巩固效果,建议局部涂布后半小时不饮水、当日进软食、4小时内不刷牙和使用牙线。
窝沟封闭是将窝沟封闭材料涂布于牙冠咬合面、颊舌面的窝沟点隙,当它流入并渗透窝沟后固化变硬,形成一层保护性的屏障,覆盖在窝沟上,能够阻止致龋菌及酸性代谢产物对牙体的侵蚀,以达到预防窝沟龋的方法。窝沟封闭是一种无痛、无创伤的方法。
窝沟封闭的最佳时机为牙齿完全萌出,且还没有发生龋坏的时候,儿童牙齿萌出后达到咬合平面即适宜作窝沟封闭,一般在萌出4年之内。
乳磨牙3-4岁,第一恒磨牙6-7岁,第二恒磨牙11-13 岁,双尖牙9-13岁。